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不仅在哲学、文学和艺术上成绩斐然,在服装上也很有特色、匠心独具。尤其是历朝历代官员的朝服更是做工精细,设计大方,叫人赞不绝口、啧啧称奇。
不同朝代的朝服都有设计风格也各不相同,官阶不等,身份不同,官服的款式和颜色也不同。
如果上朝不但不能说错话,站错位置,朝服也不可以穿错,不然可就麻烦了,轻则受处分,重则掉脑袋。
《周易》中就有关于服装的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可见统一服装跟统一思想同等的重要。
各级官员一穿上自己的官服,马上明白了自己 的斤两,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对皇上的忠心。
关于古代的大臣都穿什么服装,不去翻故纸堆,我们普通人是难以知晓的,所幸现在宫廷剧、古装戏很多,他们做的功课都比较足,我们可以从影视剧中了解一二。
因为现在的编导在呈现历史画面的时候,服装上也非常认真,参考当时的历史文献,尽量真实再现当时的情形。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类影视剧中的服装道具,都基本符合历史真实。
在电视剧里,不同的朝代官服也不一样,风格各有千秋。但所有的朝代,宋朝的官服最为个性,他们的官员上朝的时候,脖子上都有佩戴一个白色的项圈,有人看后大惑不解,这个项圈什么材质的,白金的还是纯银的?为什么要佩戴这么个玩意,当领带用吗?
其实这个东东不是金子也不是银子做的,宋朝的皇帝虽然有钱可都很抠门,舍不得给官员弄那么贵重饰品。
这个白色的"项圈"叫方心曲领,并非宋朝的首创,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宋朝的时候,这种白"项圈"开始普及,并成为官员服装的标配,一直在两宋的官员服装中推行。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朝中期,直到万历年间才逐步废除。
那么宋朝为什么给官员的朝服设计这种白"项圈",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吃讲究、住讲究、穿更讲究。汉朝的时候,中国的一切都领先世界,汉服也非常有名。
方心曲领是中国汉服文化的组成部分,朝廷的官服加上这样一个领子,可以让官员更有范,精神状态显得更好。
首先,它很美观。
过去的官员穿着讲究,里面是内衣,外面是自己的时装,最外面是上朝的工作服,里三层外三层显得非常臃肿。
这种项圈也就是圈方心曲领,通常是粗布材质,很挺括、有质感、有强度、比重也高,戴在脖子上可以有效压衣领,防止哪部分有凸起不平,影响美观。
其二是有象征意义。
古代中国人没有出去环球旅行,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我们的祖先一直以为地球是方的,天是圆的。
这个"项圈"上面是圆的象征着天空,下面是方的,象征着大地。方圆结合,寓意天人合一。
而且皇帝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也是皇权的象征。如果皇帝是天,高高在上;那么大臣就是卑微得在下面,俯首帖耳听从皇帝调遣的。
大臣们戴上这个东西,就像戴上枷锁,时刻提醒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定要老老实实、小心翼翼,拥护皇帝领导,听从皇帝指挥,不可以玩忽职守,更不能犯上作乱。
其三有警示意义。
这个"项圈"也就是方心曲领的末端是敞开的,并且尾部有两根绳子,在穿好朝服后戴在脖子上把两端的绳子系好,松紧恰到好处,不能乱动。一弯腰绳子方领就会勒脖子,非常难受。
这就等于告诉各级官员,要中规中矩,不能胡来。一旦越轨,脖子上的套就会越来越紧,让你喘不过气,甚至会要你的命。这跟绳子的主动权不在大臣而在皇帝手中。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的江山是偷来的,利用后周皇帝的信任,黄袍加身弄到手的。所以赵匡胤一直提心吊胆,怕大臣向他学习,篡国夺权。
因此,赵匡胤就非常重视对官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希望大臣们遵守君臣之道,思想别开小差。
官员佩戴这种"项圈"除了上述三条,还有一个实用价值,那就是可以帮皇上认官员。
因为宋朝上朝的官员并非是人人都要佩戴这玩意,不够级别是不能戴的。
《隋书·礼 仪志七》中曾说:"七品以上有内单者则服之,从省服及八品以下皆无"。而且官阶不同,官员的"项圈"也有细微区别,皇上据此可以轻松识别官员,省去很多不必要麻烦。
据说宋朝的这一创意还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因为当时朝鲜和日本正虚心向中国学习,把宋朝的先进经验带到了本国。因此在有的韩国宫廷剧中,也会看到他们的官员脖子上也戴着这样一个"项圈",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多么深远。
作者:历来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