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中国汉服网 汉服知识评论127,019字数 1095阅读3分39秒阅读模式

一、缘起:

所谓汉服(衣冠),是一套随着华夏文明(俗称汉文化)逐渐发展而成的服饰体系,不同地域、时空下会因为民族融合、气候变化以及审美差异等因素而递嬗,但大体上而言仍是一套有迹可循、一脉相承的系统(不因改朝换代而断绝,并且在后期服饰上依旧可以发现前代的痕迹。)衣冠自古以来与礼结合并行,尤其愈往后期,架构日渐完备的服饰体系更承载了别华夷、明尊卑、安定社会的政治期许,也因此在满清入关时遭到「薤发易服令」的强制破坏,(满人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瓦解汉人反抗势力的政策之一。)血洗的中原大地,汉家衣冠快速式微。民国初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曾兴起一波衣冠复兴的呼声,可惜终究是湮灭在连年烽火与西化的大时代风潮……

直到近十几年来,在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中,一群有志青年再度投入这块领域,希望能重拾、延续曾经博大精深的华夏衣冠……

二、形制:

形制指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结构(以款式划分细节,但彼此间有共通点)版型则是在形制之下的数据/剪裁角度等细节,影响不同的上身效果。形制分对错(有无文物证据);版型分好坏

以下为各款式之间较共通的一些形制特征:

1.中缝/接袖/衽

·西方剪裁:肩缝(两片布一前一后缝合)

·东方剪裁:中缝(两片布一左一右缝合)·身前的衣片为襟,中缝接上去的(花纹示意)为衽(华夏以右衽为主,如下图所示,外衽在右侧)

·因布幅(布料宽度)限制会在袖子上形成接袖(接袖有无都对,位置数量也并无定制)

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2. 领襟型

·大襟:左右衣襟在身前上下交迭

·对襟:左右衣襟在身前相对平行

·直领大襟俗称交领,方领大襟目前文物从缺,先不列入

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3. 袖型

·袂:袖子下缘(红线处)。收袂成弧状,不收则接近直角·祛:袖子开口(蓝圈处)。收祛则开口小于袖宽,不收祛则是等大。收袂又收祛的一般常泛称琵琶 袖(实际包含直袖、小袖到大袖)·袖子大小与便利性有直接关系,但就正式性而言优先考虑的是款式而非袖型

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三、穿搭:

看场合选择合适的衣服一向是服饰穿搭的核心·便服(日常):

1. 因地制宜:依据气候、审美而有所不同(较自由)

2. 实用性:一般而言袖子较小,袖/裙/袍长较短,颜色花样朴素

·礼服(正装)

1. 一脉相承:传承时间较久远,固定性高,穿搭配饰自有一套较为严谨恒定的规范(较制式)2. 礼仪性:讲究美观胜于便利,常见繁复华美的纹饰及多层次穿搭

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汉服萌新篇——汉服入门科普

四、展望:

汉服是一件衣服,但如果把它视为传统服饰来推广时,它又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背后那些发展脉络和诸多细节,不但牵扯到历代兴衰,其中涉及的工艺与审美递嬗,直接体现的更是传统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期许我们在欣赏华美衣裳的同时,能多留一份心,结合其它文化领域,更全面地去探寻并重拾这些属于华夏文明的璀璨和骄傲!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请扫微信与我联系
中国汉服网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汉服知识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可见汉服承载着深厚的礼仪文化。作为影响中国千年...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汉服知识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分过后的第十五天,清明节,如期而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历史上,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汉服知识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礼”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