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中国汉服网 汉服知识评论77,848字数 2438阅读8分7秒阅读模式

有这样一个现象,“五四运动”以来,大家对宋代的成见比较深。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宋代“程朱理学”的诞生。

在这个大印象的背景下,大家想当然地把宋代的一切都想象成不好的。包括顺理成章地认为宋代妇女也一定深受“礼教压迫”,穿衣服也十分封建,即她们一定是宽衣大裙,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宋人创作流传下来的相当多的绘画作品,会发现我们对于先人有不少的谬见。

1

著名的《杂剧人物图》(画家佚名),我们可以看到两宋时代的女性服饰,完全承袭了晚唐、五代女服的形式。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宋代佚名画家所绘《杂剧人物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内衣外穿”——女性把原来作为内衣的“抹胸”,略改一改形式,转作为外衣的一部分。

其具体方式,是在作为内衣的小抹胸外,再围一条加长的抹胸,这条长抹胸一般被叫作“裹肚”。

然后,穿上一件直领、对襟的长外衣,外衣的衣襟并不拢严,而是敞开着,顶多在当腹的地方用衣带松松地系一下。

这样,裹肚以及裹肚之上的部分前胸都从敞开的两襟间显露出来,当然女性的脖颈也呈现无遗。

也可以理解为,宋代女性的上衣都是“两件套”:由一件围裹胸背的裹肚和一件对襟外衣组成。说起来,这就是现代女性夏季内穿小背心、外罩小外套的穿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女歌星麦当娜搞过所谓“内衣外穿”,曾经轰动一时。原来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早就有“内衣外穿”的装束了!

只不过,宋代没有松紧带,所以穿着没有肩带的裹肚,全靠一条衣带子在胸背间横向紧紧缠绕一圈,把裹肚牢牢系紧在身上。

黄庭坚的《好女儿》这首词里,描写了一位女性一大早因为思念心上人泪流不止,把把刚画好的晨妆都破坏了。然后又形容她:

“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

很明显,这里指的就是用衣带在胸前系束裹肚的动作,而这也几乎是每个宋代女性每天都要重复的日常动作。

可是,词中女主人公穿着的裹肚上正好绣了鸳鸯,女主怕见了它更伤感,所以对这一穿衣程序中的必要步骤也没兴趣了。

二说起来,天下事经诗人一写,就都能显得那么有诗情画意。

从传世和出土艺术品中可以看到,宋代女性都是平胸。而当时又通行用衣带在胸前紧缠的着装方式,所以这样露“事业线”的方式,对后世还是挺有借鉴意义嘛。

但按照当时这种穿衣法子,那条衣带子紧紧勒在胸的部位,对胸乳造成压迫,一定是非常不舒服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想出,当时束胸的风气一定非常盛行。可见,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当时社会的女性观念有多“开明”。

2

总而言之,宋代女性的穿衣习惯,和明清时代女性服饰的宽袍大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除了《杂剧图》之外,我们还能从其他多幅宋人的传世绘画,看到这样的着装方式。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歌乐图》《花石仕女图》《丝纶图》《诗经图》等。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从左至右,分别为:

传为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佚名画家所绘《花石仕女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佚名画家所绘《歌乐图》局部(现藏上海博物馆)

另外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出土的多处宋墓壁画、陶俑、画像砖石以及工艺品上,也大量地表现了这样的宋代女性形象。最典型的要数带有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题记的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中的精彩壁画。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梳妆图》

这些文物也证明了宋代的传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也让我我们知道,我们对宋代女性的穿着打扮,与今人先入为主的偏见有着很大的距离。

在当时的文学中,也有很多对于女性“内衣外穿”、前胸微露的情况,。比如欧阳修《系裙腰》里说道:“系裙腰,映酥胸。”

苏轼在描写一位弹琵琶的女性时,这样形容道:“酥胸斜抱天边月。”(《鹧鸪天•佳人》)意思是说这位美伎斜抱琵琶的样子,就像天边的圆月,衬映着她微露的酥胸。

3

宋代女性不仅继承了晚唐五代女服的衣式,也沿袭了南北朝以来夏日着“纤裳”的风俗,这一点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画作《花石仕女图》中有很细致的描绘。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宋代佚名画家所绘《花石仕女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一作品表现了两位按照宋代时尚打扮得非常“时髦”的仕女,其中一位所穿的对襟长上衣便是用薄纱做成,肩、两臂的轮廓都从纱色中透映出来。

而在宋词中,提到有关风俗的词句更是屡见不鲜。如:

“粉融香雪透轻纱”《浣溪沙》晏殊

“青衫透玉肌”《阮郎归》欧阳修

“衫轻不碍琼肤白”《菩萨蛮》张先

“轻衫罩体香罗碧”《菩萨蛮》苏轼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清平乐》晏几道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而令人感叹的是,这幅画所描绘的这种薄纱罗女服真的在福建南宋黄升墓中出土了实物。并且,出土实物在形式上竟与宋画中所绘毫厘不爽。

这更加说明宋代的画家们并没有随意天马行空地乱画,,文学家们的描写也并非呓语,他们都是在对客观现实进行真实的反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薄纱罗女服中,有几件袖子异常宽大,而且饰有贴金襟边,十分华美讲究,这就是宋代所谓的“大袖”“大衣”,是宋代女子最正式的大礼服。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福建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带金泥花边的薄罗“大衣”

(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带有宽大袖子的“大衣”是宋代女性的正式礼服,却可以用半透明的罗料制作。可见,宋代女性即使在正式场合,在见宾客的时候,也习惯于穿隐露肩臂的薄纱罗礼服,并没有明清时代那样严格的禁忌。

这恐怕要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说明我们对宋人的服饰习惯和服饰观念有着多么深的误会。

4

黄升逝世于1243年,其时已近南宋末年。可是,女子穿着透体纤裳的风俗,一直到这个时期还是没有改变。

而且在辽金时代的墓室壁画上,也出现了穿着“内衣外穿”装的汉族女性形象。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露胸、内衣外穿,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多“开明”

上:黄升墓出土宋代绿地芙蓉山茶栀子花纹罗实物

(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下:湖南衡阳北宋墓出土缠枝牡丹花纹绞纱实物(单衣的残片)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这就说明,夏日穿纤裳、露胸的风俗,大概都是在入元之后才彻底消失的。

这一服饰风俗从南北朝时期形成,到13世纪黄升生活的时代,前后持续存在了800年左右,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所跨越的时段算挺长的了。

由此看来,现代人不知从何而来的偏见,实在有必要修正一下。

来源 | 汉服制作研习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请扫微信与我联系
中国汉服网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汉服知识

汉服儒心——从汉服的发展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可见汉服承载着深厚的礼仪文化。作为影响中国千年...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汉服知识

古代清明节究竟怎么过?

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分过后的第十五天,清明节,如期而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历史上,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汉服知识

“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礼”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