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中的30岁,应该是什么样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30岁,意味着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偶尔带着感慨或遗憾,仰望一下星空,怀念曾以为手握梦想就无所畏惧的自己。
曾几何时,在这个被默认该结婚生子的年龄里,我们也选择了将梦想翻面,忍受平淡到无聊的人生。
但总有些人,活出了自己独特的精彩。
比如,穿上汉服、环游世界的当小时。
在韩国梨花大学赏雪景
在日本享受春日暖阳
在美国救赎山玩元素碰撞
照片里的,那个总是穿着汉服出镜的姑娘,就是当小时。
这个三十岁辞职旅行的姑娘,用智慧和勇气,活成了真正独立的样子。
当小时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微博红人、自由职业者、摄影师,但最出名的,还是那个#带着汉服去旅行#的活动发起人。
带上汉服,走遍100个国家,用镜头记录下汉服姑娘一切的美,或风姿绰约,或遗世独立。
即便你没听说过她,但看到这些照片,你也一定会被惊艳得挪不开眼。
在泰国白庙前,佳人独立,倾城倾国
长歌当舞,衣袂当风
红颜醉,美人侧卧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林幽深,人娴静
偶尔出镜,任性地满足一下自己画的情景
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恰好这种喜欢也能支持自己的任性。
这样的30岁,你说爽不爽!
虽然每张照片几乎都值得被吹爆,但鲜有人知道,其实,当小时在大学学的是绘画,学摄影,纯粹是因为爱自拍。
本打算随便学学,没曾想,学着学着,竟然琢磨进去了。
有位朋友去尼泊尔旅行结婚,请了当小时一起去边玩边拍,照片出来后,朋友很满意,把它们放到网上。
就这样,当小时突然就火了。
开始有人特意来找当小时约拍,渐渐地,当小时发现,原来靠给人拍照也能养活自己,几乎没怎么纠结,她就果断辞职了。
比起上下班路上的风景,她更喜欢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方。
全职拍了一阵子后,不安分的当小时开始尝试改变。这时,她热爱的那些唐诗宋词给了她灵感,让她有了拍汉服的想法。
起初,因为没汉服拍摄经验,她连最重要的道具——汉服,都借不到。
最后,当小时只好仗着自己的绘画基础,画了个样,几经风波,竟真的把汉服给做了出来。
意外的是,连当小时自己都没想到,拍了两期,这些汉服作品又火得一塌糊涂。
拍汉服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火的是当小时?
看看她的作品就知道了。
流水急兮不得语,惆怅而怀忧
风日晴和人意好,欲语还休
冰刀旷野,缘起何方
风格鲜明,情绪感浓郁,是当小时的镜头标签。
之后,找她约拍汉服照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当小时发起微博活动#带着汉服去旅行#时,演员徐娇也主动向她发起了邀约。
一行人在日本拍了一周,当小时的镜头下,作为演员的徐娇情绪感很强,几乎不需要怎么指导就能拍出完成度很高的片,是所有摄影师都爱的女孩。
镜头之外,对当小时而言,徐娇又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爱美、爱拍照、喜欢奈良的网红鹿、也会在京都参观稻荷大社时虔诚许愿祈福。
做喜欢的事,世界旅行,和明星近距离相处,所有的这些让当小时成了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既活得潇洒,还有钱有时间,一定每天都会笑醒的吧?
当小时说,并没有。
有段时间,当小时每天拍完片就回房间哭,敏感脆弱,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拍下去。
那段时间她在杭州,从早到晚,拖着行李箱赶路,一个月有20天都在不停地拍。抑郁到无法排解时,她一直想一个问题:当初是怎么爱上拍照的?
很简单,兴趣。
哪管什么好不好看,就是喜欢拍啊。
后来,她告诉自己,继续拍吧,拍一些没那么好的作品,反正永远不会有人注意到它。
重要的是,拍摄的过程总会让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
现在,当小时有时一个月只在外面拍几天,有时又连月在外地拍片,忙的像一个陀螺,脚不着地,身不着家。不管怎样,享受自己的节奏就好。
拍照之外的时间,她用来学其他感兴趣的东西。
为了镜头效果,她学了不同妆容的画法,自己给模特上妆;
为了拍出更精致的汉服美,她学了缝纫,操刀做汉服改良;
她还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结果没考上,进了影视摄影系继续深造。
不过当小时还在准备短片,她说自己始终有个拍片梦,想继续用镜头说故事。
火起来之后,当小时也没少被谩骂攻击,主要是因为,她太敢说敢做。
比如,当外界都认为当小时是汉服摄影“代言人”时,她却说,汉服只是我作品中的一个元素,我并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汉服摄影上。
为了打破外界对汉服的保守印象,当小时甚至还去参加了“火人节”。
汉服和张扬个性的巨大艺术装置碰撞
拍各种奇装异服的“火人”
从汉服形制,到由汉服上升的民族高度,她饱受争议。
然而,在最严谨的解释中,汉服是专指由先秦起,到清末止的朝代中,汉族人家的日常着装服饰。
至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形制,个人随意性极大。更何况,汉文化自古以包容博大见长,自然也没有那么脆弱。
但当小时并不在意这些抨击,她看得很开:
有人骂,证明有人关注。作品存在争议是好事,如果拍出的作品,连看都没人看,我才真会伤心。
自2015年发起#带着汉服去旅行#的活动后,至今,当小时已经做了四年。把汉服的美带到世界各地,她觉得这是件很值得的事。
就像她说的那样,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如改变世界的眼光。
即便一定要用年龄来定义人生阶段,30岁,也不应是结婚生子的代名词。
30岁,或许我们仍在为梦想奔波,或许我们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攒够可以环游世界的钱,但我们却有了选择自己生活方式能力。
成为“多数人”中的一员,并不会安全,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专注且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不断地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如果再来一次,当小时依然会选择辞掉工作,背起单反,走自己为自己规划的路。
而这种选择的勇气,希望你我都有。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请扫微信与我联系
评论